重聚首、敘舊情、話未來,10月18日,集成電路學院在博遠樓711會議室舉行集成電路產業校友會產教融合論壇暨校友返校活動。這場以“共敘校友情 同筑發展夢”為主題的活動,吸引了眾多校友與學院師生代表參與,現場氣氛熱烈,交流深入,為校企協同發展注入了新動能。
出席此次活動的既有深耕產業一線的優秀校友——國汽智控袁立棟(微電03級)、豪威集團潘建斌(微電03級)、長江存儲魯巖(微電08級)等往屆行業骨干;也有帶著創業熱情返校的年輕力量——譜析光晶李佳帥、AI自主創業李成君等12名值年返校的微電11級校友;學院方面,副院長張靜、黨總支副書記陳衛、微納電子學系系主任魏淑華、學院校友會負責老師楊兵、2011級班導師張曉波、寧可慶等悉數到場。活動由副院長張靜和校友代表付國豪共同主持。

母校助力,共謀發展
活動伊始,張靜副院長以“共繪發展同心圓”為主題致歡迎辭。她系統介紹了學院的建立和發展的情況,重點結合產學研協同與校企合作成果展開闡述。“校友是學院最寶貴的財富,也是推動學院發展的重要力量。”張靜在致辭中向校友發出誠摯號召:希望校友理事會進一步凝聚全體校友合力,以更緊密的姿態團結起來,主動關心學院發展,積極支持學院辦學;鼓勵校友立足自身產業優勢,重點關注學院學科專業建設與畢業生就業工作,通過聯合申報科研項目、共建實踐基地等方式,為學院學科發展注入產業前沿需求,為畢業生提供更廣闊的就業舞臺。“母校永遠是大家最堅實的后盾,期待與校友企業攜手,共同助力企業騰飛,書寫‘校-企-生’三方共贏的新篇章。”

分享你我,鏈接機遇
在隨后的自由交流環節,現場氛圍達到高潮。校友們逐一分享所在企業的業務領域與個人職責,既有深耕芯片設計、制造、封裝測試等產業鏈關鍵環節的“老將”,也有聚焦AI芯片、光子計算等新興賽道的“新銳”。圍繞“如何加強校企合作”這一核心議題,大家暢所欲言,提出了諸多具有實操性的方案與建議。現場實現資源精準對接,多個合作意向初步達成——部分校友企業提出的非標簡易開發需求,經學院實驗室團隊快速響應后既解決技術難題,又為畢業生創造實踐機會。
與會校友一致贊同支持定期舉辦聚焦“企業行業特性、產品定位方向、服務對象需求”等專題的“產教融合論壇”,將其打造為校企常態化溝通的品牌平臺,持續釋放資源互補的疊加效應。

芯火相傳,助力成長
論壇期間,學院特別向校友企業發出邀約:充分利用學院打造的“薪芯相映——就業星期五”就業服務平臺,為集成電路學院畢業生提供實習與就業機會。“畢業生的快速成長,離不開企業的實踐土壤。”學院表示,希望通過這一平臺,讓企業提前介入人才培養過程,通過“崗位見習+項目實戰”的方式,幫助學生更快適應產業需求,同時也為企業精準選拔人才提供渠道。
學院同時承諾,將積極搭建與校友企業的深度合作平臺,充分發揮高校的科研優勢與企業的產業優勢,在“科研成果轉化落地”“人才聯合培養機制創新”“產業關鍵技術聯合攻關”等領域探索更多合作模式。例如,針對企業遇到的技術瓶頸,學院可組織科研團隊定向攻關;針對高校的科研成果,企業可提供應用場景與市場化支持,真正實現“研發在校園、轉化在企業”的無縫銜接
活動尾聲,張靜副院長與微納電子學系系主任魏淑華陪同校友參觀學院微納電子技術研發中心實驗室、學院實驗中心等場所。在實驗室里,校友們近距離觀摩了學院最新先進封裝測試設備以及學生創新成果展示,直觀感受到學院在“人才培養質量提升”“關鍵核心技術突破”等方面取得的顯著進步。“實驗室的設備比我們上學時先進太多了!”校友們紛紛感慨,并為母校的發展成就點贊。

“今天的活動既是一次溫暖的團聚,更是一次務實的合作。”多位校友表示,通過面對面的交流,不僅重溫了同窗情誼,更找到了與母校、與校友企業合作的新契機。活動的成功舉辦,不僅為校友企業的項目對接與創新發展開辟了新視野,更開啟了集成電路產業校友會校企合作的新模式——通過持續推動優秀校友走訪、常態化開展產業座談交流,不斷增強母校對校友的凝聚力,深化校企之間、校友之間的多邊協作,最終探尋出一條“校友企業與母校同頻共振、合作共贏”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夕陽西下,活動在熱烈的掌聲中落下帷幕,但校企協同、校友共進的腳步才剛剛開始。正如一位校友所言:“無論走多遠,母校永遠是我們的根;無論飛多高,我們都愿為母校的發展添磚加瓦。”這份情誼與擔當,必將為集成電路產業的未來發展注入更強勁的動力。
編輯:左芳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