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速精品剧集资源在线播放全集,久久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BD英语全集免费观看

當前位置: 學校首頁 > 媒體工大 > 正文

《中國教育報》頭版報道我校高水平應用型大學轉型發展之路

時間:2023-12-20    來源:中國教育報     供稿:    瀏覽:   
字體:

12月19日,《中國教育報》在頭版和第三版以《“老工科”邁上新征途——北方工業大學以建設高水平應用型大學為目標推動改革》為題,報道我校落實分類發展要求,依托“老工科”,拓展新內涵,聚焦國家戰略和地方需求,實現轉型發展,在新時代跑出“加速度”的經驗做法。


報道全文如下:

北方工業大學以建設高水平應用型大學為目標推動改革——“老工科”邁上新征途

北京市科技進步獎一等獎、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技術發明一等獎、科技部重點研發項目支持……一年之內,北方工業大學以第一完成單位連續收獲多項含金量十足的省部級科研成果獎。

“在高校林立的北京,一所地方傳統工科院校要發展成為高水平應用型大學,必須依托‘老工科’,拓展新內涵,以高質量的有組織科研和人才培養對焦國家戰略和地方需求,在新時代跑出加速度。”北方工大黨委書記劉軍說。

聚焦需求,拓展場域

今年夏天,北京市門頭溝區遭遇洪澇災情,北方工大城市地質災害監測預警團隊在災后第一時間趕到受災地區。“我們帶上了新研發的小型監測雷達,在災情勘測和地質次生災害防控方面發揮了作用。”團隊帶頭人王彥平說。

運用雷達成像技術進行安全監測是一項廣泛應用于礦山的成熟技術。近年來,王彥平帶領團隊將這項技術的應用場景向特大城市風險防控領域拓展。

“早在技術被大量應用于礦山之時,團隊就意識到將來會遇到類似隧道的特殊場景。從搭建實驗系統、反復測試雷達,到實景驗證質量,我們在模型和方法上都提前做了研究。”王彥平說,“過程很辛苦,但一切都值得。”

據介紹,目前,北方工大支持“老工科”團隊面向地方新的應用場景和國家戰略需求,進行跨學科重組和技術迭代,形成了超大城市風險防控、智能交通控制、儲能技術以及低碳材料等一批在國內具有影響力的新技術創新團隊。

北方工大另一個創新團隊智能交通團隊還拿到了有關北京市高級別自動駕駛示范區(亦莊)交通信號控制的研究項目。“我們團隊在這個領域積累了近20年,亦莊這個項目可以說是水到渠成。”團隊負責人張永忠同樣經歷了“老工科”再出發的過程。

2005年以來,北方工大智能交通團隊一直致力于交通控制技術引進與多系統融合研究,有效解決了特大型城市交通信號控制難題。他們的研究成果已經用在北京城區超過70%的路口,多次為重要活動提供技術保障。

打造團隊,融合創新

傳統學科如何才能更好地與國家需求相結合?

在張永忠看來,綜合學科知識,組建跨學科團隊,面向實際需求開展有組織科研,是轉型的必經之路。“首先,要熟練掌握與運用多種技術,單體技術無法解決目前復雜的用戶需求。其次,對所研究的領域也要有綜合性的認識。面對復雜問題,我們要成為‘全科醫生’。”張永忠說。

近年來,北方工大整合多學科研究人員和教師,推動新興學科發展以及不同學科間的交流,助力有組織科研落地。

什么是有組織科研?北方工業大學校長張立峰說:“要把大量的人員、資源組織起來,還要把符合國家和行業重大需求的科研方向組織起來。”

李建林是北方工大引進的儲能技術人才。2019年,李建林成為北方工大低碳儲能技術團隊帶頭人后,帶領團隊以北方工大科技園為依托,成立國內首個儲能技術工程研究中心,并積極與大型科研院所、企業共建產教融合創新平臺推動科研成果轉化及綜合性人才培養。

在北方工大,李建林編寫了國內第一本儲能技術通識教材,并入選了國家級人才項目,獲評首批“北京市先進科技工作者”。他以行業需求作為學生研究課題,以崗位技能作為學生素質要求。今年,團隊中有3名學生獲得國家級獎項。

2023年,北方工大成功獲批儲能科學與工程本科新專業。同年,學校創辦“儲能科學與工程學院”,建立儲能新興交叉學科平臺,集聚學校優勢學科資源,引進聘用學術帶頭人,利用學科交叉提升創新能力。

切換賽道,大力引才

2023年,北方工大停招了4個就業情況不佳的本科專業。“依靠規模與增量實現發展的年代已經過去,向高水平應用型大學轉型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要想在現在的競爭中賽出新速度,學校必須‘瘦身’。”張立峰說。

北方工大正在實施的人才培養創新工程一方面聚焦北京經濟發展轉型需要,集中資源為“老工科”注入新內涵,調整優化學科專業布局,完成傳統工科的升級;另一方面推動產教融合,建設數字產業學院,推動校企合作、智慧化升級。此外,學校還強化對外合作,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創新人才。

要實現這個目標,高水平教師隊伍是關鍵。北方工大以多種政策吸引高水平人才,創立“北方學者”計劃,針對領軍人物和學術骨干制定配套待遇;為科研團隊提供充分實驗環境,集中力量建立大型平臺。

“未來,北方工大將進一步豐富內涵,形成特色突出的科研和育人優勢,努力發展成為區域創新中心。”劉軍說。

電子版報道鏈接地址

編輯:左芳舟

關閉

電話:010 - 88802114    E-mail:xyw@ncut.edu.cn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區晉元莊路5號    郵編:100144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版權所有 北方工業大學 丨京ICP備05066823號-1 丨京公網安備 11040243003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