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9日,學校“興工報國精神傳承與弘揚”特色思政課本學期首次課程在文化會堂舉行。校黨委書記劉軍結合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以《弘揚“興工報國”傳統,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而努力學習》為題作專題授課。

劉軍回顧了中國工業化的百年歷程,系統梳理了“興工報國”傳統的歷史脈絡與時代方位,深入闡釋“興工報國”的時代內涵與實踐要求。結合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劉軍分析了“十五五”時期在實現強國建設目標過程中的重要地位,他指出,對標“十五五”戰略謀劃,今天的“興工報國”,是以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為核心,以發展新質生產力為引擎,為支撐中國式現代化的提供物質技術基礎。
劉軍深入解讀了“怎樣的‘興工報國’”這一核心問題。他強調,《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明確提出,要“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鞏固壯大實體經濟根基”,具體包括優化升級傳統產業、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和前瞻布局未來產業三大方向。他特別指出,科技自立自強是“興工報國”的核心支撐。當前,我國在多個領域仍面臨“卡脖子”挑戰,必須通過“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突破關鍵核心技術,這些領域也正是青年學子大展宏圖的地方。
圍繞“如何去‘興工報國’”,劉軍鼓勵青年學子:一要樹立“報國”之志,將個人理想融入國家戰略,努力成為各行各業的中堅力量,用實際行動詮釋報國情懷;二要錘煉“興工”之能,主動對接產業需求,兼具專業深度與跨界能力,既要懂技術,更要懂創新;既要扎根實驗室,也要關注產業一線。三要擔當“強國”之責。他以龐眾望博士“從貧困生到光刻機技術攻關者”的奮斗故事,號召學生在服務國家戰略中彰顯青年擔當,以實干踐行使命。
此次思政課主題鮮明、內涵深刻,既有歷史縱深的回顧,也有現實挑戰的剖析,更有對未來使命的展望。同學們表示,將傳承弘揚“興工報國”傳統,努力成長為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新時代工大人,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貢獻智慧和力量。
攝影:苑銘靜
編輯:左芳舟